北京市教委于1月29日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APP、互联网群组、公众账号管理的通知》,其中,里面提到了很重要的一点:不得在群组中发布学生成绩、排名,不批评表扬学生,不得制造焦虑。就从其教育的出发点来说,阿喵要点个大大的赞!
尽管评论中的大部分人都赞成该举措,但这仍掩盖不了许多老师在教育群组发布学生成绩、进行点名表扬与批评的现象。而群作为老师与父母沟通的桥梁,其作用应是让父母学校班级的教学信息动态,从而更好地督促、支持孩子的学习生活,而不是让群沦为攀比的工具。然而,教学群出现的初衷被逐渐扭曲,其对孩子教育的影响也是毁灭性的。
攀比风气易给孩子的学习心态带来间接的不良影响
家长看到自己名列前茅的孩子被表扬,当然是心花怒放、春风满面;但若看到自己的孩子总是倒数、屡遭批评,心里定是恨铁不成钢的滋味。而在班级家长这一群体中,成绩差的孩子家长难免会出现攀比、嫉妒、愤怒、无奈的心情,并且这一心理反应会在外界的反复刺激中(即老师重复性的表扬与批评行为)不断增强。最终,父母的期望与孩子的现实反差逐步增大,父母将别人与自家孩子的攀比频率也会提高。其后果可想而知——间接打击了孩子学习的自信心与动力。
这种由群带来的连锁反应,其实对孩子是不公平的。老师与父母必须清楚,学习中的孩子总体上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聪明又勤奋的孩子,第二类孩子是不那么聪明,但也会尝试努力,可再怎么勤奋也无法取得好成绩。第三类孩子是不愿意努力,觉得学习无所谓。
对于第二类孩子,他们可能是还未掌握学习方法:分不清学习中的轻重缓急与做题方法;他们也可能是由于心理或生理上的原因,无法保持长时间的专注力。对于第三类孩子,他们还未到接受教育的重要性。而在群中通常被批评的就是第二和第三类孩子。对于第二类孩子,他们已经付出了,并且在未得到相应的结果时早已身心疲惫,而群中的成绩排名只会雪上加霜,让他们在同学眼中无地自容;对于第三类孩子,老师与父母的数落只会让处于青春期的他们更加叛逆。
试想,努力与不努力的人都在被不断打击,那孩子对学习的自信心和动力要从何谈起?老师也许也是出于一番好意,希望鼓励优秀的同学再接再厉,用激将法让落单的同学知耻而后进。但他们是否有想过,万一这种方法取得反效果呢?万一履被表扬的同学骄傲自满,被批评的同学自暴自弃呢?因此,从情理上说,家长群都不应公布学生成绩、排名,更别说以此作为表扬与批评的依据。
从孩子教育方法这一层面来看,在群中频繁表扬孩子的方法也是不妥当的。
一个国外的TED演讲中提到:当孩子做得好时,应鼓励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表扬。因为长期表扬会让孩子寻求认可,导致抗挫折能力差;而鼓励能够激发孩子的信心、勇气,使他们乐于接受挑战。孩子在学习生活上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环境。所以,老师与父母更应该注意教育方法,特别是在初三、高三这样的关键时刻。
从该通知的出台可以看出:政府与社会正在为我们的下一代创造一个更好的教育环境,除了在宏观方向上逐步完善教育体制,也开始从微观层面创造一个和谐、激励性的家庭校园环境。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该通知也会在全国各地推行。
孩子在学习成长的路上必定需要老师、父母的支持与陪伴,当他们陷入学习低谷之时,长辈更应成为他们坚实的后盾,帮助他们找出失败的原因,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而这一切,都是需要家长、老师、学校乃至社会的共同努力,以此创建出一个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这样的环境才是孩子教育的根本,才是国家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