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都能怎么读?在家里,可以亲子阅读;有独立阅读基础的孩子可以自己读。此外,还有一种场景,就是在学校、幼儿园或其他教育机构的课堂上,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上绘本阅读课。
借猴儿子的光,猴叔很早就开始给不止一个孩子讲绘本。猴儿子幼儿园时代,我们组织了一个读书小组,通常是四个孩子聚在一起读书玩耍,我就给四个孩子一起讲书,带着他们讨论。后来,偶尔接受朋友的邀请,我会在活动现场给孩子们讲绘本,开展互动。等我们的研学营项目上线后,猴叔就正儿八经地开发出了绘本阅读的课程,并多次在课堂上给二、三十个小学生年龄段的孩子们上绘本阅读课。
刚刚过去的寒假里,猴叔在春节前后,给小学生年龄段的孩子们上了两次创意阅读课。借着公号更广阔的平台,我想把一些我自己发明的,在我的课堂上实践过的绘本教学互动方式,分享展示给大家。一是请各位绘本阅读专家和资深教育工们给我指点指点,二是供广大父母,绘本馆工作人员和老师们在开展绘本阅读教学时选择参考。
1.绘本视觉引导卡
视觉引导是近些年在培训领域很流行的一项技术,其中一种工具就是视觉引导卡,可能我们很多人都在不同的场合接触过。主要就是用一些画面比较抽象的卡片,让学员选择,并借助卡片来描述感受,引发联想,激荡思维。
猴叔将成人培训领域的视觉引导卡工具移植到了幼儿绘本教育的课堂上。一般我会在课堂的开始部分进行这项活动。我选取了很多绘本中的插画,不配文字。用绘本中的插画作为视觉引导卡的要求是:不能是小读者们最熟悉的那些绘本中的图画,一般会名家的二线作品,或小众但风格化的插画家;这些画面不能太具象,而要抽象一些,抒情性强于叙事性,能传递出某种感觉、情绪,有丰富的联想空间。
我把视觉引导卡散落放在教室的地板上,请孩子们每人选取一张自己最喜欢或者最有感觉的。然后请孩子们讲讲,为什么选择这张卡片,这幅画面让自己想到什么,这幅画面可以代表自己的一个什么特点或当下的什么心情等等。也可以融入每个人自我介绍的环节。我发现,小学生基于画面的想象力之丰富,对画面中蕴藏的情感的理解力之敏锐,丝毫不弱于成年人。举个例子,寒假的课堂上,有个小男生选择了一幅昆廷·布莱克的雨景的卡片,他说:“我刚才迟到了,走进教室时心里有点尴尬,而我从这幅画面中看出的,就是一种尴尬、悲催的情绪。”
视觉引导卡的运用,既调动了左脑的逻辑思维,又激发了右脑的形象思维;联系自己的感受和特点,还需要用到小学员的“内省智能”;孩子们绕着满地凌乱的卡片边走边看,也构成了一个很有趣的“开放空间”;鼓励每个人都发言,能迅速激发大家的参与热情,奠定思维活跃的课堂基调,是一个放得开又能收得回来的有趣活动。
2.送角色回家
孩子们最大的特点就是活泼好动,他们不仅需要一刻不停地动脑子,也需要不时地动动手动动脚。我的绘本课堂上,也会在安静地讲绘本的中间,穿插一些需要小学员们在教室里走动起来的活动。
如何走动起来,要与绘本的内容相关,还要有挑战性和趣味性?我发明了一个“送角色回家”的绘本主题趣味小游戏。选择孩子们比较熟悉的一些图画书和其中的主要角色,将图画书的封面或经典画面打印出来,帖在教室四周的墙上,再将书中角色的名字或形象印在小卡片上。小卡片的背面贴上双面胶。请学员们随机抽取卡片,然后将手中代表某个人物的卡片,贴到对应的书的画面上。
这个小游戏表面上是考察孩子们的图画书阅读量,但通过把静态的对着PPT抢答,变成了动态的手脚脑并用的投票。还潜藏了孩子们可以互相请教/寻求帮助的内涵,可以调动小学员的“空间智能”和“人际沟通智能”,讲师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孩子的阅读基础和沟通能力。
3.绘本按摩
读绘本可以结合做手工、学画画、排演绘本剧等等,这类活动已经运用得很普遍了。读绘本可以用来配合按摩,这件事你听说过吗?对于我们成年人,彼此之间的肢体接触是一个很稀缺的体验,也是我们相互之间建立信任,打破距离的有效形式。对于孩子而言,他们要比我们更喜欢也更擅于进行肢体接触。按摩,就是一个很安全也很有趣的肢体接触形式,让孩子们学一些简单的按摩动作,彼此服务一下,可以很好地建立关系,融入团队。
边读绘本边按摩,我们可以用到一类比较小众的绘本——按摩绘本。猴叔常用的一本按摩绘本是《骑士胡比,喷火龙的好朋友》。如果没有这种按摩绘本,也可以用一些内容中动作比较多的绘本,自己给书中的语言配上一些按摩动作。
让孩子们排成一排或围成一圈,每个人对着前面人的后背按摩。在开始按摩之前,一定要先给孩子们做安全提示,让他们认识几个重要部位——后脑勺、脊柱和臀部,告诉他们基于安全的原因,不可以敲击拍打同学的后脑勺和脊柱,出于隐私的原因,按摩时要回避同学的臀部。我们可以教一点简单的手型,如握空拳,手掌平摊、手掌侧切,手指揉捏等,然后结合书中的动作,带着孩子们一起,时而揉肩,掐腰,时而拍背,时而捋腿,时而画圆,时而划线……最后,还可以给孩子们留一个家庭作业,回家后用学会的按摩技法,给爸爸妈妈服务一下。
4. 看画面,编故事
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读图时代已经进入了尾声,随着主课学习压力的增加和字书阅读的比例越来越大,孩子们看绘本的时间会减少,他们的读图能力和发散想象力,在这个年龄段基本上达到了一生中的高峰。
结合孩子们喜欢读图并善于发散思维的特点,我在课堂上会开展一个“看画面,猜故事”的活动。选择一本不太流行,文字量不太大,画面信息较丰富的绘本,在PPT中挡住所有的文字,只让孩子们看到画面,然后让大家猜每一页的故事情节,根据自己的想法来配上文字和对话,一起把这个故事讲出来。孩子们会努力在画面中捕捉各种信息,猜测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想象出丰富多元的我们意想不到的情节,也会冒出很多生动有趣的语言。等孩子们把整本书编完之后,我们再找出原书来读一遍,让大家看看作家的思路和语言与我们想象的有哪些不同。
5.心愿气球
我们都知道,很多绘本不止是给孩子们看的,对于父母这类大读者,也有重要的启发和教育意义。我特别愿意在课上和孩子们分享的一类绘本,就是启发父母,特别是爸爸要陪伴孩子的。对于这类主题的绘本,孩子们看完会有很多感受和想法,也会产生一些对爸爸妈妈的希望和期盼,如何让孩子的思考与感受,从课堂延伸到家庭,影响他们的爸爸妈妈呢?
我借鉴成人培训中行动学习的理念,设计了一个好玩又蕴藏深意的环节,名叫“心愿气球”。我会在课堂上和孩子们分享一部以爸爸的高质量陪伴为主题的绘本,话说这类绘本真是很多,比如正面的有《和爸爸一起玩》、《和爸爸一起读书》、《爸爸就是不一样》、《爸爸那稀奇古怪的睡前故事》、《顽皮爸爸长不大》、《爸爸带我看宇宙》等等,负面的有《爸爸的头不见了》、《那天,我用爸爸换了两条金鱼》、《大嗓门爸爸》、《压力先生》等等。
读完绘本之后,我们会一起讨论书中的主题,并延伸到想对爸爸说的一句话,比如“希望爸爸陪我做的一件事”,“希望爸爸改掉的一个习惯”,“表扬爸爸的一个优点”等等,然后请小学员们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在小纸条上。每人选一个彩色气球,把小纸条叠得小小的,塞进气球里,再把气球吹起来(可能需要老师帮忙)。请孩子们把气球带回家,让爸爸把气球打破,并“意外”地发现里面藏着的纸条。接下来,说不定一些奇妙的化学反映,就会在爸爸和孩子之间发生了……
今天,猴叔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发明的几个可以用在绘本课程中的小工具、小活动,大家不妨在适当的时候,和孩子们一起试用一下。各位童书出版人、绘本阅读专家和学校的老师们,你们在组织阅读类课程的时候,有哪些高招儿和诀窍儿,也欢迎大家给猴叔传授传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