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具网 - 工具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市场动态 | 行业资讯 | 推荐商机 | 行业标准 | 展会信息 | 成功启示 | 创新工具 | 法律政策 | 技术加工 | 品牌行情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成功启示 > 大学生成“两卡”犯罪“工具人”,问题出在哪?
G.biz | 商业搜索

大学生成“两卡”犯罪“工具人”,问题出在哪?

信息来源:toollead.com   时间: 2022-06-04  浏览次数:6

  文/黄齐超

  近年来,不少在校学生被蛊惑利用向不法人员提供个人手机卡、银行卡(简称“两卡”),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的“工具人”。记者今天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日前联合印发一批在校学生涉“两卡”犯罪典型案例,进一步深刻揭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危害,加强警示教育,筑牢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校园防线。(6月24日《工人日报》)

  众所周知,我们对电信诈骗深恶痛绝。如果不是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联合发布的典型案例,估计谁也不会把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与在校大学生画等号;更何况,有些还是知名大学的学生。可是,事实就摆在眼前,容不得我们不信。

  大学校园里的天之骄子,应该是知法、懂法、守法的知识分子,然而,他们却一步步地沦为“两卡”犯罪的“工具人”,乃至成为电信诈骗的帮凶——“卡商”,走上人生歧途,令人扼腕叹息。

  上了大学的孩子,基本上都是过了18周岁的成年人,家长除了按时寄钱,不再过度干预其学习和生活。这时候,如果孩子能在上大学期间勤工俭学挣外快,减轻家庭负担,家长当然更高兴。至于孩子的“收入”是否合法?很少有家长追根溯源。所以,家长的关心、关爱不够,是孩子走上电信诈骗和“两卡”犯罪的一个因素。

  但是,大学生成为电信诈骗的“协犯”,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在于其法律意识太单薄。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建立,不能仅靠他们对于法律的敬畏之心,也应当有外部环境的宣传强化。也就是说,就算到了大学,法制教育和法制宣传也不能弱化。可现实却是大学校园的法制教育不到位,存在明显的薄弱环节;或者只是走走过场,没有入脑入心。

  这些典型案例后的反思,都提到了大学法制教育的弱化和欠缺。加强警示教育,补足法制教育短板,筑牢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校园防线,这都需要大学重视学生的法制教育。当然,大学也可以与司法、检察机关合作,形成“打击-协作-预防-宣传”于一体的社会综治型办案机制,从而提升在校学生的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

  从概率统计的角度衡量,大学生成为电信诈骗“协犯”的人数并不多。可是,这不是社会忽略大学生成犯罪“工具人”的借口。不让每一个大学生掉队,才是大学教育的应有之义。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工具网证实,仅供您参考